查看原文
其他

学生习作:回归天人,直上直下

五十岚 辛庄师范 2022-06-08

【明雨老师】 

此次“三年制教育者养成课程”,有十位左右中学实验班的孩子参加旁听,今天收到一个孩子的学习体会,以及用所学到的“中观”方法,写的一篇影评。现刊发,供更多朋友参加。孩子们如此精进,我们怎么有理由懈怠?

 

安身立命

——行益老师《黄帝内经实修入门》心得体悟

 

其实这七天,我们就在干一件事情——“内观”与“自救”。去真正了解自己身体是什么样子的,如何善用它。老师说过一句话:“我们需要的,比我们想要的少得很多。”身体上是,心理上也是,我们喜欢给自己做很多加法、乘法。格物致知后,还没正心诚意,修好自己的身,就要去治国齐家平天下了。其实只要去觉自己,肯定心里的“那个”就行了。所谓“明明白白一条路,千千万万不可修”。


体呼吸,应该是最简单、最基本的“内观”与“自救”的方法了。“好好珍惜自己的呼吸。”是行益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。体呼吸是用心去觉每一个呼吸,你会感觉身体所有毛孔都在呼吸。我应该是属于那种不敏感的人,到后面几天,才慢慢“觉”到这个呼吸。“觉”到之后,发现并不是只有打坐站桩的时候才需要体呼吸,你慢慢把每一个呼吸放到走路说话中,会发现毛孔呼吸只是最基本的,进入气路、丹田等各个部位,发现无处不呼吸,那生命之道,真实就存在这一呼一吸之间了。


每天早上都会读《黄帝内经》。当最后两天,每天用满腹经纶读书法,读五遍《黄帝内经·上古天真论》的时候,好像体悟到老师说的“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”。不多去用思维理解这篇文章,读着读着,就读进心里了,每每读完总觉身体内有股浩然之气。有天下午,“天真”二字突然冒进来,默念了好几遍后,顿觉这个词太好了!天人,真人,大家可真要向着“天真”二字做人啊!


上行益老师的课,一开始感觉自己在爬两层楼梯,一层是身体上的,一层是心性上的。后来发现,其实是同一层楼梯。心性和身体是互通的,紧密关联,七天这个感觉最为深刻。比如说站桩的时候,稍有杂念蹦出来,身体上体呼吸(毛孔呼吸)所带的凉麻感就不见了。必须心里安定靠“觉”配合呼吸,才能慢慢察觉身体的变化。又比如说身体上的消耗过多,头脑昏沉,会使心里不够清明。第七天很早就醒了,有种从未有过的清醒和心安,切身体会到“安身立命”四个字,其实每天的打坐和站桩,修的是身法亦是心法。


 

 

直上直下,无问西东

 

自然而然,大化自化。


 这是镇华老师《开启文化底蕴》开篇第一句话。第一次听不明白它的意思,但是直指心头。后来老师讲德心自明,道法自然,以及对“心、台、文,主、体、位”的详细解释,其实我是晕的,为什么这个就属这个,为什么这个就是这样的。心里有疑惑。然后有一天老师上着课,上着上着就指着窗外:“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学的!”


 窗外,一片绿意,生机勃勃。


 原来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榜样,我们面对自然,却看不到它的道,就像我们面对我们自己的心,看不见里面的朗朗乾坤,看不见那个自明的天心。每天面对自己的生命,却没为自己的生命而活着。问题都在自然里可以看到,果真是“自然而然,大化自化”。


 “主”与“体”是一起的,我们每个人与自然也是一体的,一体同仁。只是同中有异、既分且合。老师讲:“主体普同,位独异。既独立活,又一体大生命。” 同天,下课后看到一新闻:《习近平: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》。这不正是一体的吗?同心同感,处处见生机。

   

寒假,看了一部电影《无问西东》,觉得这与黄老师介绍镇华老师“直上直下的中道文化”十分呼应,便想把这部电影放在这格一格。


这部电影是纪念清华成立百年的的校庆片。片名取清华校训:“立言立德,无问西东。”但是作者绝不仅仅是要发扬清华精神,她是想透过这个,触碰到更深的东西。这个片子是有态度的,会引发我们思考,但可惜的是,她没有触及到那个深刻的东西,也没有把它表达好。


这部影片在很多场景上面的情感表达,很触人心弦,演员的用心演绎也很难得。但是其局限也很明显。片子有四个故事,最早的是在民国时期,吴岭澜——西南联大的教授,因为成绩优异唯独物理不及格而苦恼,在梅贻琦与泰戈尔演说中找到了生命意义,后继续作文史研究。


 故事二:在抗战时期为富家公子沈光耀,在母亲说的保存香火和保家卫国当中,选择了保家卫国,在西南联大读书后,转当空军并在战役中牺牲。


 故事三:是在建国后,王佳敏、陈鹏、李想三个清华学医的同学,在一场举报和混乱中,因为李的脆弱,王差点在批斗中死掉,后被陈救起,陈踏上了为国研核的道路,李也因为悔过去支边。


故事四放在现代,清华毕业在一家奶粉公司工作的张果果,卷入了公司内部斗争中,同期他资助了一个贫困家庭刚出生的四胞胎,希望能通过这个事情使奶粉销量提升。后怕四胞胎家人赖上自己,有意躲避,后发现只是母亲想把胎毛笔送给他,便觉得自己是小人用心。最后也拒绝了朋友的高价挖墙脚。


这四个故事除了最后一个,其人物都是有原型的,但是看的时候却有一种不真实感。例如后来沈光耀当空军之后,为了体现故事主线“勇气”和“同情”当中的“同情”,导演安排了一段他架飞机绕一圈给远处的一群孩子扔食物,并感染队友的故事。故事本身单薄,强行鸡汤的感觉,与当时紧张的前线战况形成突兀。还有第三段故事,王敏佳的批斗,以及雨中复活,都很奇怪突兀的感觉。像是为了突出故事氛围,没矛盾制造矛盾。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故事,都很很平淡,就强行讲道理。作者没有拍出那个时代的沉重与气象纷呈。也选不出平淡中的重点。四个故事之间的串联很僵硬,也没有多大联系,对清华精神的点题随之也显得生硬。


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作者自己“不信”。百年来的文化断层,使我们忘了“天人”的联接,在生命的旅程中,只是在横向探索,陷入西方理性的思维局限里。上文提到的 “勇气”和“同情”在电影里,是一个美国的上校对沈光耀说的。故事的主旨要用外国人的话说出,可见导演对我们文化没有自信。


还有片尾的那句话:“如果你知道你所要面对的人生,你还会有勇气前来吗?”我心里听到这句话的声音是:“当然会!”生命的广阔不会被设定住,那颗直心的力量又怎会怕来这世间一遭的种种。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”一体同仁,各正性命!远远超越了所谓的“勇气”与“同情”。可能最可惜的是,这部电影纵然以百年时间贯穿,但还只是站在一个横向角度讲“无问西东”。




★  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,致力于“重建大人之学”。更多信息请登录

     "一滴水“的新浪博客

    阅读   "立品图书“微信公众号

    “辛庄师范”微信公众号

★  招生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@sina.com

★  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。




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